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疑难问题及其解析
  来源:中山大学  作者:  时间:2011-09-12

一、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解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第一、决定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哲学的本性
    第二、决定于它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第三、决定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可超越性

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曾经讲到过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但鲜明而完整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恩格斯:
    第一、从历史角度看,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论断是以理论的方式浓缩地再现了哲学发展的历程,人类的哲学观念首先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开始的,西方从近代开始,哲学基本问题的的研究重点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转到第二方面。
    第二、从理论角度看,尽管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在历史长河中可以发生研究重点的转移,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了哲学基本问题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哲学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时,这两个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
    第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回答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回答判断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二、如何评价哲学唯心主义?如何理解哲学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大树上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解答:
    第一、明确作为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没有任何别的意思。
    第二、理解旧唯物主义之所以简单把哲学唯心主义看成是纯粹的“胡说”,是因为旧唯物主义本质上是“素朴实在论”,它既无法真正理解哲学唯心主义,也无法真正地批判哲学唯心主义。
    第三、只有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将哲学唯心主义放在人类认识的长河中,揭示其认识论的根源(逻辑先在性),才能真正理解、批判和客观评价哲学唯心主义。
    三、根据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如何理解社会历史的物质性?
    解答:
    明确认识到把社会的物质性同历史的物质性简单地完全等同,或者只把社会历史的物质性归结为社会存在,都不能真正或完整地说明社会历史的物质性。社会历史的物质性是指如下三层含义:
    第一、从实践是社会历史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的意义上去理解社会历史的物质性。
    第二、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是第一性和起决定作用方面去说明社会历史的物质性。
    第三、从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源和对社会历史现象作出解释的最终根据的意义上去说明社会历史的物质性。

四、如何理解‘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为什么说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现实世界的基础?
    解答:原著这段话的理解:
    第一、从实践的构成,解释主体和客体的定义
    第二、从实践的过程,解释主体对象化的含义
    第三、从实践的后果,说明客体的变化发展可以透视主体能力及需要的变化发展,客体不断扩大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实践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过程。
    实践活动构成了现实世界的基础:
    第一、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
    第二、实践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的根据和基础。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含义。
    第三、实践是人类世界得以发展的基础,实践本身不断变化发展的特点促使现实世界不断发展。
    五、认识的本质是反映还是选择或建构?如何正确理解反映、选择以及建构之间的关系?
    解答:
    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一、认识的本质坚持反映论,这是唯物主义的特点与主张,既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相区别,也抓住了认识的根本方面即客观性的特点。
    第二、在坚持反映论的前提下,强调认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既驳倒不可知论,又克服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而选择和建构便是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要体现。
    第三、反映性与能动性并不是认识的两种过程,而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方面,通过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信息为中介,反映、选择以及建构之间互为联系,密不可分。

六、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真理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价值观与实用主义整理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解答: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第一、真理与价值的差异和矛盾。从真理和价值的各自定义,阐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侧重点不同,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价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真理和价值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
    第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价值的实现是以遵循相关真理为前提的;获得正确的价值认识是以掌握相关真理为根据的;真理必然具有价值;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真理和价值统一的根据就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人类社会由此进步与发展。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价值观与实用主义整理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客体尺度与主体尺度的辨证统一,而后者却只强调主体尺度。

七、如何把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
    解答: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认实践是社会的本体和存在方式。
    第二、客体的角度把社会发展区分为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和再生形态。
    第三、从主体的角度把社会发展区分为人的依赖形态、人的独立形态和自由个性形态。
    第四、从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上,揭示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五、指出了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途径,既从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从个体生产转向社会化生产、从简单劳动转向科学的生产过程、从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
    第六、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类型,即:“内涵”发展、“派生”发展和“超越”发展。
    八、如何在社会发展的今天,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
    解答: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要从历史观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从历史观的意义看待和说明人的全面发展,着重从克服社会关系对人的限制,即从克服旧式分工和外在强制的角度来提出人的发展的。
    第二、要用过程的观点来看待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境界,又是一种发展现实,前者贯穿于后者之中,并通过后者来实现。人的发展或解放的程度,在历史上书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内容。
    第三、要用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待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有赖于交往的普遍发展。因为只有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自由度和发展程度;才能克服“狭隘地域性”个人的局限;才能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全面依存关系。
    第四、要从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看待人的全面发展。
    九、如何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
    解答: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中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要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入手,讲深、讲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一、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原理,揭示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科学性。
    第二、社会的观念形态对经济以及政治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揭示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性。
    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揭示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科学性。

Tags: 责任编辑:UN021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相关链接:
[2011-09-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疑难问题及其解析
[2011-09-12] ·公共基础知识指导:经济篇(五)
[2011-09-12] ·公共基础知识指导:经济篇(四)
[2011-09-12] ·公共基础知识指导:经济篇(三)
[2011-09-12] ·公共基础知识指导:经济篇(二)
[2011-09-12] ·公共基础知识指导:经济篇(一)
[2011-09-12] ·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熟记要点(三)
[2011-09-12] ·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熟记要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