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后,时任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就预言:“看病不贵”是暂时解决不了的。这其中的关键是体系和制度的建立,这是两三年内无法明显见效的。他认为,具体看病贵不贵,不要只看比例,要看绝对数的支出。
医改虽然已经进行了5年,但是它所存在的问题,仍没有跳脱五年前廖新波所说的范畴。
对于被“出局”的廖新波来讲,也许很多人感兴趣的是官场潜规则,而他自己就处于潜规则中。“假如人家说,你是不是说得有点多了,多是多,关键是有没有说错,不说话,难道就是一个好官了吗?我可能说多,但是我没说错。如果说错,领导会找我谈话,媒体也会封我。”廖新波对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没有后悔过。
在他的世界里,中国的医改到底是什么样子?《第一财经日报》与廖新波一起剖析了他的医改观。
第一财经日报:从你任职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之后,一直从事医政工作,对中国的医改一直持续关注并不断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当前医改存在什么问题?
廖新波:我对医改的呼吁集中点、关键词是政府的投入。医改五项工作:基本保障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公共卫生、药品流通、基本药物这五项哪一个不需要投入?这五项改革除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政府是投了钱的,其他没有投很多钱。
这是医改里面很欠缺的。李克强总理也说,基本医疗是政府的责任,要管好县级医院,也认识到基层的重要。强基层保障网是建立了,但是网口很大兜不住。看病难、贵还是没解决。
基本药物制度是政府保证基本药有得用、不缺药。现在我们是作为一种考核,实行了零加成,又没有政策的补偿;实行了收支两条线,但又没有很好的激励制度能让医生安心看病,去做好基本医疗。
从我的观点,如果要想医疗下沉的话,在基层的人开不到药,那病人肯定要往上走的,从这点来看又应该开放。如果基本药没有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就是失败的。现在就推出低价药制度,不限价限金额用量,这就是在不断纠正错误,其实这些我一直都在指出不足,一直在呼吁。
日报:在公立医院改革上,到底哪种方案才是切实可行的?你怎么看待现在正流行的“药房托管”?
廖新波:2004年来,那时候还没有医改不成功的报告,我就已经开始研究医改。因为我在这个位置上管理,要去改变当时所说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正是由于这两句话的出现才开始医改。
医院的管理工作经历,给我以后的医改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的财务问题不透明,也没有监管,就算有些地方有财务总监,那也是自己的内部总监,上级都没有监察。存在两套账单是很危险的,如果有事一查,法人要背负责任。现在没有人去查,放任自流,就像脱缰的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