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一家小型国企员工爆料称公司24名在册职工有8人是领导亲属。该公司回应称,8名员工与4名领导之间的亲属关系属实,但其中1人是组织调动,另外7人都是临时工,属于正常招聘。领导称,亲属员工为了避嫌,很积极很争气。(5月27日《南方都市报》)
最近,因为大庆油田职工子女“包分配”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举国皆知,也让国企“世袭制”这个话题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而广东惠州这家小型国企一共只有24名在册职工,竟然有8名是领导亲属,而且都是近年来先后招聘进这家单位的。这也证明了传说中的国企“世袭制”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在一些地方、一些企业还相当严重。
面对企业内部职工的举报和公众的质疑,惠州这家小型国企的负责人一方面强调招进来的领导亲属都是临时工,言外之意这不是啥“好工作”;另一方面又强调这些领导亲属工作都很卖力,很积极。问题的关键在于,工作好还是不好,他们工作努力还是不努力,都改变不了国企招工“世袭制”的事实,都对社会公平与正义带来了严重伤害。
这家企业负责人表示招进来的领导亲属都是“临时工”,但在当前大学生就业环境日益困难,求职竞争日益紧张的社会大背景下,即便是国企的“临时工”,那也是众人眼里的“香饽饽”,更何况还有转为正式职工的机会,这个“临时工”的岗位含金量就更高了。进一步说,企业不管是招临时工还是正式工,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引进合格的,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人才,那么如何证明领导亲属就比其他人更加适合这个岗位,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
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该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对企业在用人招人方面是否涉嫌“世袭制”的态度一直模糊不清,几乎所有问题都用“应该是这样”,“应该是那样”来搪塞,并且直言“困难企业有些不正规,也可以理解”。但按照常理来说,越是困难企业,越应该严格管理,越应该招进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人才,帮助企业积极脱困发展。现在24个职工8个领导亲属,把企业变成了一个个的“家天下”,恐怕平时都忙着拉帮结派,争权夺利去了,何谈企业的效益与发展?
说到底,国企招人用人上的“世袭制”从一开始就错了,是对“底线公平”的一种伤害。当一个人仅仅因为身份,因为不是领导官员的亲属就输在求职的起跑线上,那么他不但会怀疑之前自己的一切努力和付出,而且势必在人生的竞争中处于先发劣势,继而造成更多的不公平、不公正。所以,为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再小的不公平都应该被避免,被纠正,而不应该被纵容,被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