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学者称公务出国成腐败重灾区 作假应以贪污论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  时间:2014-05-12

公务出国常常变成官员福利,演化为奖励、休假机制,一些公职人员假借公务出国之名大肆公款旅游。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申恩威日前撰文称,公务出国已成腐败重灾区,应加强监管并进行网上公开。
  申恩威对《法制晚报》记者说,我国目前对不同等级的行政官员,每年因公出国的次数、出访国家数量、在国外停留时间及在国外具体的花费数额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目的是有效控制和管理公务出国的规模。
  但在执行中,公务出国常常变成官员的福利和待遇的象征。有些单位将公务出国演化为奖励、休假机制,有些将“取消出国考察”作为一种行政惩戒手段。
  因对公务出国定性模糊,导致在出国审核中,只要程序合理,对实质性内容常忽略不计,使一些公职人员假借公务出国之名,大肆公款旅游。
  此外,公务出国的主体是掌握一定权力的政府官员,其出国费用除来自正规的计划内渠道,还可能通过下属单位和权力辐射范围内的企业进行“预算外”资金的筹集,这背后常暗藏大量的权钱交易和官商勾结行为。
  凡此种种,使得公务出国成为腐败重灾区。
  申恩威提出,治理公务出国,既应管住权力也应管住资金。对于其中“搭便车”的旅游行为,除加大行政惩罚力度外,还应要求其全额退还相应款项,并附加数倍罚款;对于组织与参与弄虚作假的公职人员,应以贪污罪惩处。
  必须剔除因公出国制度中的干部福利待遇因素,以出国的“实质性”内容为核心确定出国的时间、路线、人员构成、费用支出和考核标准。还应加强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审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职能,逐步实现因公出国预算的硬约束。
  申恩威建议,利用政府信息平台和互联网,对公务出国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畅通举报渠道。同时,通过对护照、证件等的电子化管理,对官员的出国行踪和路线进行全程和即时跟踪与监控。
  此外,应对出国经费进行网络化管理,通过资金流向,监控每一项出国开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第三,加强跨境监控,建立与世界相关国家司法机构和反腐败部门的合作,对重点国家和国际旅游热点地区进行重点监控,主要针对借公务出国之便,出入国外高档娱乐场所、赌场的公职人员。
  违规公务出国的几种情形
  1.到未经批准的国家和地区旅游,或擅自延长国(境)外的停留时间2.为游览风景名胜区,绕道安排行程
  3.虚报出国任务,规避出国审批,骗取出国批件
  4.单独准备一套日程安排,虚列出国公务活动,欺骗审批部门
  5.通过旅行社或中介伪造邀请函,以访问、考察、参会名义旅游
  6.主要精力是观光旅游,回国后抄袭别人的考察报告,应付了事
  7.个别学会以培训为名,组织公职人员用因私护照或证件公款跨境游

Tags: 责任编辑:UN021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相关链接:
[2025-03-16]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2024-03-12] ·两会新华社权威速览|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3-03-05] ·最全!一图读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10-23] ·重磅!二十大对党章作出这些修改
[2022-03-15]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03-19]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07-24] ·重磅!中办国办印发义务教育“双减”意见 全面规范校外培训
[2021-04-02]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